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0篇
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,記錄下來很重要哦,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。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?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,僅供參考,歡迎大家閱讀。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
宋濂先生小時家窮,有句話叫“窮且益堅,不墜青云之志”,今讀《送東陽馬生序》徒生若干感慨!先生幼時艱難若此與我等幾乎一致,可他立志求學之心無從減少一分一毫,卻日益努力,鞭策自我,頗有孔夫子所言“朝聞道夕死可矣!”的氣概。直至終有成就,成為一代理學大師,此間種種奮斗事跡令我輩感佩至深,此乃世間之大人也!
予自幼貧苦,自小盼望學有所成。今日觀來,至難!小時上初中須到家外十幾里地的學校讀書,三日一回,母親備好饅頭,干凈衣服等我拿走。夏秋之際還好,溫度適宜,直到秋冬季節(jié),北風怒號,冰雪益深,我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走在黃河大堤上,毫無遮擋,徹骨的涼意浸透身體。有時車子壞了,還要扛著車子走,幼小的肩頭容不下這重量,曾棄車一旁哭號不止,無法,繼續(xù)前行,疲憊不堪,到學校時遲到已久,老師責罵,罰站一節(jié)課,雙腿酸軟,滿眼淚珠,委屈至深,不能訴冤。今日思來亦感觸頗深,苦日子待在心底很深了,沒讀到先生這篇文章以前,很少從心底泛上來,今日如遇摯友,一吐為快!
與先生相同,我求得一良師益友,便是書籍。自高中起,讀得錢鐘書、梁實秋,還有竹林七賢,便覺得有頓開茅塞之感。后追求學業(yè)十幾年直至見日仍一事無成,有愧于父母親友!
近幾年日讀書漸多,涉略廣泛,文史哲皆可通讀,智識愈多,見解也深刻起來,與丈夫切磋并給予孩子很多指導,三人同時進步,家庭里增加了更多討論與辯解之聲,此亦蒸蒸日上,漸有起色,深感欣慰!
而立之年,日日三省吾身,今日雖食飽寢暖,卻不忘時時讀到自己,勿忘初心,努力前行,終有一日可厚積而薄發(fā)矣!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2
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為科舉考試而讀書人,我佩服他們能夠有那么有恒心。他們把四書五經(jīng)讀了上百遍上千遍,但是他們都不會感到厭煩,他們認為想要為國家做貢獻,做這點努力是必須付出的,這是一個必經(jīng)的過程。也許有許多人讀書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,有人會認為他們很貪財,會鄙視他們。其實這并不可恥,因為他們能夠吃國家的糧食,拿國家的銀子,都是他們那么用功的讀書,所換來的報酬。在宋濂的這篇贈序中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。讀過這篇文章,我的第一感想就是我太幸運了。
從時間上,我慶幸我沒有生在封建社會,而是生在了二十世紀,不必被當時的制度所壓著,我喜歡我現(xiàn)在的自由。
從家庭條件和生活上,我非常地同情他。他小時候因為家貧以至于買不起書,他只好把從別人家借來的書抄一遍再還給人家。即使是在冬天,墨汁都結(jié)成了冰,手指都很難彎曲,他依舊會依照約定的時間抄完后送還給人家。他怕沒有名師指導,經(jīng)常跑幾百里路去請教問題。冬天在深山巨谷中行走,皮膚都龜裂了也渾然不知。他總是穿得破破爛爛,但他從來都不羨慕那些身穿綾羅綢緞的人。
看看我們現(xiàn)在的條件,你如果想看書,父母就會給你買;你如果有問題不會,父母就會給你請家教;你的衣服破了舊了,就會給你買新的衣服。我們的任何條件都不比他差,但是學習卻沒有他那種用功刻苦的精神。 作為XX后的我們,的確要好好的反思一下,是不是我們的條件太好了,讓我們只懂得享受,卻不懂得利用。我們總是在叫苦叫累,可是仔細的想一下,中國古代時的人為什么能受得了,而我們?nèi)ナ懿涣四?缺少一種想要刻苦學習的信念而已,F(xiàn)在的我們很幸運,我們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。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3
古人云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”,至今我都沒有真正讀懂“勤”、“苦”的真正含義。我自詡聰明絕頂,任何老師講的東西,只需稍稍意會就能學透,于是乎,對學習很不用心,幸遇幾位良師,成績才沒有下滑。但當我讀了《送東陽馬生序》之后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錯了。
宋濂,明朝著名詩文家、政治家,官至宰相。年幼時家境貧寒,但勤勉苦學,終成一代文豪。是勤奮、是信念、是執(zhí)著成就了他。
宋濂“幼時即嗜學,”但“家貧,無從致書以觀”,只得“假借于藏書之家,手自筆錄”,且“計日以還”。當讀到“天大寒,硯冰堅,手指不可屈伸”,依舊“弗之怠”時,我被他的勤奮和執(zhí)著而震撼了。想想自己的境況,較之宋公好上不止百倍,可面對學習,就是惰性十足,怕苦,下不了決心。因而學業(yè)平平,所得知識就十分有限。
成年后的宋濂外出求學,那求學的艱苦,更是不可想象——老師態(tài)度的嚴厲,路途遙遠,環(huán)境惡劣,在校生活的粗劣,都沒有讓他放棄刻苦求學的念頭。即使在與同舍生天壤之別的條件對比中,他“略無慕艷意”,依然執(zhí)著于自己的信念,以“以中有足樂者,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”聊以自我安慰。他憑借著自己的勤苦專一,百折不撓,開創(chuàng)了自己的美好未來,實現(xiàn)了“朝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的大轉(zhuǎn)折。這不正應驗了“知識改變命運,學習成就未來”嗎?
捧讀在手,反復品味,書中的字字句句,每個細節(jié),無不撞擊著我的心扉,使我倍感羞愧,無地自容。宋濂能在物質(zhì)條件極度困窘,無師咨詢的艱苦條件下頑強成才,身處條件優(yōu)越的今天的我們,是不是該考慮考慮自己的未來呢?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4
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做舟至今我都沒有真正讀懂勤苦的真實含義,我自詡聰明絕頂,任何老師講的東西,只需稍稍意會就能學透,于是乎對學習很不用心,幸得遇到了幾位良師,成績才沒有下滑。但當讀了《東陽馬生序》之后,我才發(fā)覺我錯了。
宋濂,明初著名詩文家、政治家,官之副宰相,年幼家境貧寒,但勤勉勵學,終成一代文豪、政治。是什么讓這個窮小子取得如此之成就呢?是勤奮,是信念,是執(zhí)著。
小時候,宋濂就十分好學,但因家貧,無錢買書,只得向別人借,親手抄錄,并在規(guī)定時限歸還,在酷冬時節(jié)也不例外。試問你不要說在酷冬抄書,就算在初秋時節(jié)叫你在一定時間內(nèi)讀完一本書,恐怕也很困難吧!更何況在寒冬天氣親手抄錄了,你想想手指僵硬,寒風撲面的情景也應該十分心悸吧!到底是什么讓他這么執(zhí)著呢?
成年后的宋濂外出求學,在求學途中的艱苦,校舍生活的簡陋,老師態(tài)度的惡劣與嚴厲。在一次次沖擊著宋濂,假如他向前邁一步,那迎接他的將是成功,但這一步卻是理智和理性的廝殺,而向后一步,同樣,迎接他的只是水月鏡花下的火海,這一步到底應該如何抉擇,宋濂選擇了前者,到底是什么讓他這么執(zhí)著呢?
是信念,是勤奮。之所以他會成功,是因為他堅信只有勤奮才有成功的資本,只有刻苦才有美好的明天!
再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,我倍感羞愧,宋濂在物質(zhì)生活短缺、無師咨詢的艱苦條件下自學成才,在優(yōu)越的今天,我們竟連其千分都比不上,是否我們該反思呢?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5
說道勤奮,我們就應該像宋濂一樣,將勤奮當成一種習慣,在生活中,處處落實,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,俗話說:播種行為,收獲習慣,播種習慣,收獲性格,播種性格,收獲命運。勤奮就是將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礎(chǔ)。
“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”早早就古代,就已經(jīng)有人意識到這樣的道理。這也不禁使我聯(lián)想到自己的生活,我對待學習是不是一絲不茍?對待老師是不是恭恭敬敬?我是不是已經(jīng)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?想想,自己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不足,有時也會犯懶病,也會想偷工減料,對待林林總總的事,我也不能說我已經(jīng)給進了我的極限。
保爾曾經(jīng)說過: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,回憶往事,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,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。我想,宋濂肯定是做到了這一點,做人不應該給自己留太多遺憾,也許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,但是只要努力去做就好。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現(xiàn)在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,雖然學習十分的艱辛,可是我們是否已能問心無愧?答案當然是“沒有”所以,在以后的時光里,我必定要培養(yǎng)自己堅韌,勤奮的性格。
“保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”未來的道路確實是漫長艱辛的`,還有很多的風風雨雨,我們要的就是老老實實走好每一步,我們應該帶著一顆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者”的心和像宋濂一樣高貴的平直,去勇敢面對,勤奮,努力!讓我們在花季雨季,在似水流年的日子里,譜寫出無悔的青春樂曲,飄揚無憾的生命之旗!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6
宋濂讀書難,難在無書可讀,“家貧,無從致書以觀”。只好“每假借于藏書之家,手自筆錄,計日以還!庇谑,不論寒冬酷暑,宋濂總是堅持抄書,及時送還,因為只有這樣,人家才肯借書給他。
宋濂讀書難,難在無師可求,“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”。因此,只能“嘗趨百里外從鄉(xiāng)之先達執(zhí)經(jīng)叩問!倍髱熤酒D辛無比,“當余之從師也,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,窮冬烈風,大雪深數(shù)尺,足膚皸裂而不知!奔词谷绱,他依然能夠自得其樂,終成大儒。
然,今日之學子,讀書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,但求學的決心和毅力,卻不及宋濂之萬一。抄書的做法雖然不再提倡,但優(yōu)美的句段還是應該積累吧?步行百里雖然已經(jīng)不太現(xiàn)實,按時到校的要求應該一點也不過分吧?可是,看看現(xiàn)在的學生,又有幾個自覺設(shè)置了讀書筆記?又有多少因一點小事就不見了身影?
尤其令我感動的是宋濂的求學態(tài)度——“余立侍左右,援疑質(zhì)理,俯身傾耳以請;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禮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復;俟其欣悅,則又請焉!爆F(xiàn)在的學生有幾個對老師如此謙恭?頂撞老師、辱罵老師,甚至毆打老師的現(xiàn)象,又在多少學校不斷上演?當然,這里面不乏老師的教育方法失誤,教育言辭激烈,但這就能夠成為學生頂撞、辱罵、毆打老師的理由嗎?學生的人格要尊重,教師的人格就可以漠視嗎?
唉,不說了,誰叫咱是老師呢!說不定有很多讀者看了我的這些感慨,還把所有的罪過都歸結(jié)到老師身上呢!哈哈,隨便吧,反正老師的地位已經(jīng)夠低了,再多聽上幾聲叫罵也無所謂了!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7
讀書的目的是什么?很多時候我們老師(包括家長)對學生灌輸?shù)氖且环N功利的東西。為了工作,為了生存,為了離開農(nóng)村,為了過上幸福(物質(zhì)上)的生活……
教育應該是為學生的成長奠基,為學生有質(zhì)量的生命奠基。讀書能夠帶來很多功利性的東西,但這并不是讀書的目的和結(jié)果。
在教《送東陽馬生序》中,宋濂的讀書經(jīng)歷應該給我們很好的啟示。在封建社會,學而優(yōu)則仕,在宋濂看來并沒有把讀書當作解決自己生存的手段,他說“以中有足樂而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”,這“樂”是一種讀書之樂,是一種精神之樂,是一種收獲之樂。
宋濂開篇即說“余幼時即嗜學,家貧,無從致書以觀,每假借于藏書之家,手自筆錄,即日以還。天大寒,硯冰堅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錄畢,走送之,不敢稍逾約,以是人多以書假余,余因得遍觀群書。”宋濂是怎么讀書的?借別人的書,無論天多寒冷,都要在規(guī)定的期限內(nèi)完成。宋濂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了一些成大事者必有的素質(zhì):好學上進,講信用,積極主動,能吃苦,能堅持。
再來看我們的說教,學生始終處在重壓如同面臨幾座大山,哪來的愉悅之感,哪來的讀書之趣?
作為教育工作者,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這個道理,如果我們還是停留用讀書對學生進行物質(zhì)利誘上,那么我們的觀念已經(jīng)嚴重停滯在以后;A(chǔ)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中長期發(fā)展綱要都要求我們要德育為先,育人為本。對學生說實在的話,對學生的精神引導,讓學生處在正確的價值觀中去學習,不僅對現(xiàn)在,對將來也是很有必要的。
應試教育已經(jīng)讓教師異化了,讓教育異化了。
教育只有回歸真實,教育才是真教育。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8
宋濂讀書難,難在無書可讀,“家貧,無從致書以觀”.只好“每假借于藏書之家,手自筆錄,計日以還!庇谑牵徽摵崾,宋濂總是堅持抄書,及時送還,因為只有這樣,人家才肯借書給他。
宋濂讀書難,難在無師可求,“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”.因此,只能“嘗趨百里外從鄉(xiāng)之先達執(zhí)經(jīng)叩問。”而求師之途艱辛無比,“當余之從師也,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,窮冬烈風,大雪深數(shù)尺,足膚皸裂而不知!奔词谷绱,他依然能夠自得其樂,終成大儒。
然,今日之學子,讀書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,但求學的決心和毅力,卻不及宋濂之萬一。抄書的做法雖然不再提倡,但優(yōu)美的句段還是應該積累吧?步行百里雖然已經(jīng)不太現(xiàn)實,按時到校的要求應該一點也不過分吧?可是,看看現(xiàn)在的學生,又有幾個自覺設(shè)置了讀書筆記?又有多少因一點小事就不見了身影?
尤其令我感動的是宋濂的求學態(tài)度——“余立侍左右,援疑質(zhì)理,俯身傾耳以請;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禮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復;俟其欣悅,則又請焉。”現(xiàn)在的學生有幾個對老師如此謙恭?頂撞老師、辱罵老師,甚至毆打老師的現(xiàn)象,又在多少學校不斷上演?當然,這里面不乏老師的教育方法失誤,教育言辭激烈,但這就能夠成為學生頂撞、辱罵、毆打老師的理由嗎?學生的人格要尊重,教師的人格就可以漠視嗎?
唉,不說了,誰叫咱是老師呢!說不定有很多讀者看了我的這些感慨,還把所有的罪過都歸結(jié)到老師身上呢!哈哈,隨便吧,反正老師的地位已經(jīng)夠低了,再多聽上幾聲叫罵也無所謂了!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9
讀完宋濂的《送東陽馬生序》,我有數(shù)不盡的感受想要表達出來。
宋濂——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,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;天大寒卻弗之怠,從不逾約;踏深數(shù)尺雪,皮膚皸裂而不知;以中有足樂者而從不慕同舍生……
回憶過去,再想想現(xiàn)在。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(xiàn)代化的社會,在家里是父母手心里的寶;在學校里,還有老師教我們讀書做人……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為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(chuàng)造條件。可是我們呢?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,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;聽著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,卻想著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;父母處處為我們著想,我們卻從未學會理解他們……
我感動于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濂,就像人們感動于那個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。輾六百多年,當今的社會條件與大學士宋濂那時相比,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?墒,當今社會又有哪幾個杰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濂相提并論呢?這也許就是環(huán)境變化的原因吧!艱苦的環(huán)境可以使人堅強,幸福的環(huán)境卻會使人懶惰。我曾經(jīng)看過一篇關(guān)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。文章介紹說,澳大利亞是一個發(fā)達國家,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。但是,澳大利亞的父母卻秉著再富不要“富”孩子的原則,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。冬天,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,磨煉他們的意志;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、冒險,鍛煉他們的膽量……我想,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為發(fā)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!
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在如今這樣優(yōu)越的生活條件下,我更希望學校、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,磨煉我們勤奮好學、不怕吃苦的意志,使我們在優(yōu)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(xiàn)。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0
讀《送東陽馬生序》的時候,我眼前似乎出現(xiàn)了宋濂在天寒地凍時忍受寒冷抄寫書籍、在鄉(xiāng)間小路奔波求學、在大山深處苦尋住處和身穿破衣卻積極樂觀的樣子。我不禁深深感嘆,果然只有勤奮和苦干,才能為未來開辟一片天地,造就一位人才。
宋濂無疑是在家境貧寒的時候讀書的,成年時不能拜師,更不能有鮮艷亮麗的服飾甚至是暖和的服飾。這一切很難,我們無法理解。對我們來說,所謂的“辛苦”就是父母和老師給我們的期望和一些作業(yè)。我們面對的是家長和老師們殷切的希望,但是卻把這些希望看成無形的、巨大的壓力;我們面對的是課桌上的作業(yè),但是卻把這些作業(yè)看成不可逾越的大山。
所以我們仰望天空,感嘆著“我們很努力”,可這“辛苦”絲毫比不上宋廉的苦,因為至少我們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,拿著屬于自己的新書,聽老師講課。這些,恐怕是宋濂小時候無法企及的。
但宋濂并沒有在苦難中退縮,而是用另一種方式——勤奮,去克服那些苦難。沒有書,他借別人的來抄;沒有老師,他到處求學;沒有衣服,他默默地忍受著寒冷和嘲笑。懷著讀書的欲望和樂趣,他能夠克服苦難,獲取更多知識。
而我們,面對學習上的苦難,我們是否也應該把苦難當作一葉扁舟,穿越茫茫大海,用勤奮作為捷徑攀登頂峰,不怕一切,勇往直前?
古人說過,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”,我們應該學習宋濂,把苦難當做到達成功的墊腳石,把勤奮看作到達成功的陽光大道,在苦難中積極生活,奮力學習,博取成功。
【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0篇】相關(guān)文章:
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【薦】04-08
《送東陽馬生序》教學設(shè)計03-01
《送東陽馬生序》讀書筆記04-02
《送東陽馬生序》的閱讀答案04-04
《送東陽馬生序》的閱讀及答案07-26
送東陽馬生序讀書筆記7篇04-14
《送東陽馬生序》《熟讀精思》比較閱讀答案09-21
《送夏進士序》閱讀答案及解析07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