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魂的事讀后感
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,不能光會讀哦,寫一篇讀后感吧。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靈魂的事讀后感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靈魂的事讀后感1
初讀這本書,我被史鐵生優(yōu)美的語言所吸引,而讀完這本書,我被史鐵生堅強的人格與睿智的人生所折服。
史鐵生用自己殘缺的身體,用他生命中最精華的思考,回答了一些關于“靈魂的事”——生、死、愛、性、記憶、信仰、寫作、故鄉(xiāng)……那是一個經歷了一次次死亡的人在面對生命時最真實的話。
有一回記者問到史鐵生的職業(yè),他說是生病,業(yè)余寫一點東西。鐵生的幽默與樂觀令我為之震撼,他用無比堅定的信念支撐著殘缺的身體,他用超群的智慧詮釋了生命的意義。
書中不止一次提到“人為什么要活著”和“人究竟要怎么活著”,史鐵生給出的答案是:因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,死是一個必定會降臨的節(jié)日,所以活就顯得必要了;至于該怎么活,就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想去做了。
書中寫道:“所謂好運,所謂幸福顯然不是一種客觀的程序,而完全是心靈的感受,是強烈的幸福感罷了。”作者是這樣設計好運的:出生在普通知識分子的家中,占住聰明、漂亮和一副好身體的先天的優(yōu)勢,擅長功課、音樂、美術、體育,有一個完美的戀人,有一大群好朋友,有一個錦繡的前程……
總之,你是一個幸運的人,你萬事如意。但是,如果這樣,那么人生就失去了挫折、坎坷、企盼、煎熬,那么成功又有什么價值?好運又有什么意義?所以,如此的好運設計是毫無幸福感可言的。史鐵生說過這樣一段話:“我常以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,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,我常以為懦夫映照了英雄,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。”沒有不幸,何來幸福?所謂的好運設計就是要過好每一天,一步步走向幸福。
史鐵生自從二十一歲時便被禁錮在了輪椅上,一個“狂妄”的青年突然失去了人類進化出的獨有的行走能力,但是他的生命并沒有結束,他的生活并沒有暗淡。他用一支筆書寫著自己殘缺的軀體中的完美的靈魂,正如一位名人所言,“他(史鐵生)似乎比我們攀登的更高!
多少人提劍縱馬,說詩酒趁年華,可這年華不過是彈指一剎。我們無法預見自己生命的長度,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生命的寬度和厚度,以樂觀的態(tài)度面對困難甚至苦難,以淡然的'眼光看待成功抑或失敗。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!弊屛覀儓詮姟㈩V、幸福的過好每一天。
靈魂的事讀后感2
《靈魂的事》是史鐵生關于生命、愛情和信仰的沉思的散文集。我總覺得一本好書,從來就是一個世界。一本好書,一部電影,一種信仰,乃至一個宗教,當推崇者足夠多,當共鳴足夠濃烈的時候,就可以形成一個無形的平行世界的。表現(xiàn)在話的投機,階層,圈子感,共同語言……一直特別喜歡杜甫的“文章憎命達”這句話。因為真正有思想有哲理的東西十之九來自于生活,而于生活,更多的是來自與困頓,潦倒,多難的人生經歷。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,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。有人說用身體的殘缺來領悟生命太過殘忍,而同時身受者肯定不再達觀不再明媚,但史鐵生不一樣,他雖然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,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。他睿智的言辭,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。當不少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,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,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,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(fā),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,這種勇氣和執(zhí)著,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境遇的警醒和關懷。我恨自己沒有更早的看到這本書。我恨自己居然看到這本書時,他卻永遠離開了我們。
“誰說我沒有死過,在我出生之前,太陽,已經無數(shù)次起落,悠久的時光被悠久的虛無吞并,又以我生日的名義卷土重來義。
靈魂的事讀后感3
老家回來,感覺有點不太適應這里生活了,慢慢過渡吧。
窗外夏雨淋漓,隨手拿起史鐵生先生的《靈魂的事》,翻了篇文章,躺在沙發(fā)伴著雨聲細讀。
一直記得先生在《命若琴弦》里隱喻的道理,故此當我看到先生講:“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(chuàng)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,生命的價值就在于,你能夠鎮(zhèn)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”時,突然之間,明白了先生幾乎在自己的每一個作品里,都在強調著的人生訴求,那就是:“人生,你唯一具有的就是過程,使過程精彩的人,死亡也變成了一個精彩的過程!
想年輕時,我們從事太過看重結果對人生的意義,于是總喜歡與事情過不去,與人過不去,遇事心里常常想著一定要如何如何,才能如何如何,我必須如何如何,才能讓那些觀望的人如何如何?此刻回望,卻發(fā)現(xiàn)世事自然流淌最好,所謂的如何其實純屬自己和自己過不去。就如先生所說:“當你看懂了目的的虛無時,你才能把絕境送上絕境,這樣痛苦也是一種享受,生命便以美的形式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!
一直喜歡先生的東西,現(xiàn)在讀來每篇文章仍有意猶未盡之感,想自己年少時,讀不懂先生所要表達的人生真意,隨著年歲和心智的增長,才真正明白了先生的內心。就如聽懂樂曲一般,你必須首先訓練出一雙音樂的耳朵,才能感覺到貝多芬鋼琴曲里所蘊含的澎湃之情。心境成熟后,才能讀懂那些心境成熟之人的內心世界,人世間的相懂并沒那么容易。
夏雨仍在淋漓,一抹難掩的笑意蕩漾在唇角,是啊,那些生命的種種,我們如果都能當過程來欣賞,人生哪有諸多不如意呢?用先生的話來說就該是:面對一切神靈鬼怪我們都該說句:謝謝你們給我的好運!
靈魂的事讀后感4
最近看到一些事例,為了追求夢想而放棄生活乃至生命的鮮活而明艷的例子。
我一直相信靈魂是寄托于生命乃至身體的,就如寄生蟲。如果說精神靈魂是寄生蟲的話,那么人的身體、生命無疑就是寄主了。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愛了,又何談去享受靈魂的美好、高貴呢?
我不知道靈魂脫離了生命之后是以怎樣的一種形式存在,或許是我不夠高尚、不夠勇敢,沒有辦法以身試法地去嘗試那些哲學先驅提出的“脫離論”(既靈魂脫離了生命之后仍可繼續(xù)它的旅程)。甚至私以為,在身體安然、生命無憂的前提下,享受到的靈魂體驗更為直觀與現(xiàn)實。當一個人身體遭受饑寒交迫時獲得的靈魂享受,我不知道會不會就如“賣火柴的小女孩”最后出現(xiàn)的夢境一樣、亦或者就如人之將死的回光返照。興許是我膚淺了,但讓我放棄身體、生活甚至生命去尋求靈魂的享受,卻也是極不樂意的。在我的意識里,當身體得不到安適的時候,在大腦中進行的活動多半會與現(xiàn)實相反,既也就是那通俗的空想、夢幻而已。如果這樣的一場空想、夢幻可以算是種精神、靈魂之旅,那么我不得不說這些風景太過貧乏了點,也有點虛無縹緲。
我不否認靈魂享受對“真、善、美”的追求,更加不會否定靈魂對人的重要及必要性。但這必要性必是有所依存的,那依存就是你首先得作為“人”的形式而存活于世,不然就算你有了靈魂,你又要如何去感知,如何去享受?我時常想一些遙遠的事情,比如在自己的這一世之前,自己是不存在呢,還是存在,如果存在又是以怎樣的一種形式存在呢?為何自己的這一世對之前的一切會絲毫沒有感覺呢?由此我也只能說,我更愛惜“人”這個存在的概念了。珍惜自己的身體、生活、生命,才又資格去暢談理想、追求靈魂,否則一切都只不過是空談而已。
如果為了某些夢想放棄現(xiàn)實的生活,那也只能說明你確實很偉大,但在我眼里也是極其愚笨的,甚至于相當于一個懦夫,躲避了現(xiàn)實,縮在自己的理想王國一般的龜殼里,自以為高尚了,卻不知人又豈是可以離群索居的動物?只為了虛無縹緲而扼殺自我,然后永遠的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當中,孤獨而又絕望……
說到此,其實也沒明確靈魂存不存在,是有點泛泛而談之嫌。首先,我承認靈魂確而有之,但這是種精神,一種精神的高度集中狀態(tài),一種依存于人的精神,有人的存在,才有精神感知的結果。當然,關于人不復存在之后,有沒有精神、甚至靈魂實在不在我考慮的范圍之內,這種幾千幾萬年都沒破解的謎題,請恕我膽小,不愿冒險,也不愿浪費本就不太多的精神力;就等著自身路的盡頭順其自然的迎接著它的驗證,如此這般就好。至于在有生之年,我只想好好享受生活、享受生命,進而享受精神、享受靈魂。朋友,如果你抱持和我同樣的觀點和態(tài)度,那么就請愛惜身體、愛惜生活、珍惜生命!
同時,我必須聲明的一點就是,縱使我熱愛著身體、生活、生命,也是不茍同那些為了生活而出賣靈魂的行徑的,人活于世得有自己的原則,在對得起自己的情形下去安然享受生命的一切、進而享受靈魂的純粹與快樂……
【靈魂的事讀后感】相關文章:
孤獨的靈魂感人情書10-21
創(chuàng)新是企業(yè)的靈魂創(chuàng)業(yè)故事11-27
測測你靈魂的顏色是什么03-10
傳記音樂片靈魂歌王09-28
《帶上靈魂去游覽》閱讀答案05-18
《背著靈魂上路》閱讀練習附答案08-13
企業(yè)管理員工的四大靈魂11-14
《人的高貴在于靈魂》教學設計2篇03-04
可笑的事作文01-04